此类创新工具涉及多个基础设施,交易要素多、技术含量高,短期内推出对政策协同性和工作效率的要求高
文|唐郡
编辑|张威
5000亿元增量资金有望入市。
10月10日早间,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公告称,为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的要求,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决定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ecurities, Fund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Swap Facility,下称SFISF)”。
SFISF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为抵押,从央行换入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视情可进一步扩大操作规模。即日起,接受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申报。
公告发布后,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迅速拉升,涨幅一度冲高至5.24%。9点30分,A股、港股主要指数均高开高走,其中上证指数、深证成指、恒生指数涨幅一度超过2%,随后出现回落。截至上午收盘,前述三大指数重回涨势,涨幅分别为2.95%、1.61%、4.22%。
“这标志着中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此类创新工具涉及多个基础设施,交易要素多、技术含量高,短期内推出对政策协同性和工作效率的要求高。
据观察,中金公司、中信证券在央行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中。
根据央行公告,互换便利首期操作规模5000亿元,运用工具获取的资金只能用于投资股票市场,操作规模视情可进一步扩大。
在9月24日宣布创设该工具时,央行行长潘功胜直言,“只要这个事儿做得好,第一期5000亿元,还可以再来5000亿元,甚至可以搞第三个5000亿元,我觉得都是可以的,我们的态度是开放的。”
据接近央行人士介绍,互换便利期限不超过1年,到期后可申请展期;抵押品范围未来可能会视情况扩大。这些操作上的灵活性均表明,该工具未来将有很大的发挥空间。据了解,央行将通过特定的一级交易商开展操作,通过观察一级交易商名单,可能是中债信用增进公司。
此前潘功胜介绍称,很多机构手上有资产,但是在现在的情况下流动性比较差,通过与央行置换可以获得比较高质量、高流动性的资产,将会大幅提升相关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
对此,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副会长徐忠近日撰文强调,“互换便利”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基础货币投放,不存在“扩表”,并不是所谓的“央行下场入市”。从操作原理上来看,与美联储的定期证券借贷便利(TSLF)类似,是通过“以券换券”的形式增强相关机构融资和投资能力,实现了流动性支持。金融管理部门会对相关机构的资质、条件作严格要求,并设置科学的抵押率。
徐忠介绍称,在次贷危机期间,美联储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应对危机需要,设立了一些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最后贷款人覆盖的范围由传统存款类机构拓展到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其设立TSLF,一级交易商用手中流动性稍差的证券去换取美联储的国债,从而改善一级交易商的流动性状况。
“从国际经验看,美联储次贷危机期间推出类似的TSLF,对金融市场迅速企稳发挥重要作用。”前述接近央行人士表示。
此外,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提醒道,“互换便利是把双刃剑,建议为长线资金提供保障机制。”
在李迅雷看来,SFISF最大的优势在于增强市场的应急能力,在出现急跌和流动性风险时,该政策可为机构提供更大的救市力度,大大提高了应对危机的效率。这不仅有助于防范系统性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维护资本市场的中期稳定,还能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提振投资者信心。但任何救市工具都不是万能的,仍然具有“双刃剑”效应。最显著的是可能加剧市场的“助涨助跌”效应。在市场情绪亢奋时,机构可能借机大幅加杠杆,导致市场涨幅过大;而在市场下跌时,机构可能因为悲观情绪而不愿意利用这一政策加仓,无法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
“这种频繁的大幅波动可能不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增长,不利于形成理想的‘慢牛’行情。”李迅雷建议,“我们必须完善多层次市场体系,特别是要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其中,培育壮大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线资金力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作者为《财经》记者)
题图来源 | 视觉中国
版面编辑 | 李郝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