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程丹
在资本市场严监管的态势下,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被“资格罚”成为常态。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就有5家中介机构、10余位从业人员因未勤勉尽责被“资格罚”,或被暂停从事相关的证券服务业务,或被采取市场禁入措施。“从严从紧”的监管信号明显。
多家中介机构
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
今年以来,“资格罚”频频出现在资本市场的罚单中,包括华西证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大华所”)、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天职国际”)、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普华永道”)、苏亚金诚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苏亚金诚所”)等5家中介机构。
中国证监会近期发布的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因苏亚金诚所及其相关人员在向宏图高科2017年至2021年财报提供审计服务过程中未勤勉尽责,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苏亚金诚所被处以责令改正、合计罚没1950万元、暂停从事证券业务6个月的处罚。
就在不久前,因在执行恒大地产2019年、2020年年报审计工作中未勤勉尽责,证监会认定普华永道在审计过程中违反多项审计准则,违背多项审计要求,多项审计程序失效,未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因此除了高达数亿元的罚没款外,证监会还给予普华永道警告、暂停经营业务6个月的处罚。
更早之前,因天职国际在奇信股份年报审计中未勤勉尽责,制作、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证监会决定对天职国际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业务收入367.92万元,处以2339.62万元罚款,并处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另有上市公司金通灵(维权)被查出连续6年财务造假,为其提供服务的中介机构华西证券、大华所相继收到罚单,均被要求暂停从事相关服务业务,其中,华西证券被暂停保荐业务资格6个月,大华所被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这些被处6个月的“资格罚”来源于《证券法》的规定,法律要求,证券服务机构违反规定,未勤勉尽责,所制作、出具的文件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除“经济罚”外,情节严重的,并处暂停或者禁止从事证券服务业务。
16位D类保代被暂停营业
在机构被“资格罚”的同时,也有从业人员因执业质量不过关被暂停营业。如上述被罚的苏亚金诚所,3位涉事负责人被证监会分别采取3到5年不等的市场禁入措施。华西证券负责金通灵项目的两位保荐代表人也被暂停保荐资格两年。
在影响业务的同时,“资格罚”还会对从业人员的声誉带来影响。根据新修订的《证券公司保荐业务规则》,保荐代表人分类名单新增D类(暂停业务类),那些近3年受过证监会行政处罚的,以及被证监会采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或暂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等行政监管措施、被行业自律组织采取认定不适合从事相关业务或暂不接受签字的文件或暂不受理出具的相关业务文件等纪律处分且在执行期的时任保荐代表人都会入列。
首批公布的D类名单包括了16位保荐代表人,处罚日期从2020年到2024年不等,涉及的保荐项目包括金通灵、紫晶存储、乐视网、蓝山科技等。这些项目具有典型性,相关公司、中介机构和保荐人均受到了监管机构的严厉处罚,包括行政处罚、市场禁入、刑事追责等。
去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中介机构的处罚,由监管警示扩展至监管谈话,并同步惩戒“三道防线”负责人,对保荐代表人、签字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从业人员追责力度,由监管措施逐步提升至纪律处分,甚至适用一定期限内不接受申报材料等“顶格”处罚。
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表示,D类名单的公示对从业人员行为起到较强的震慑作用,将促进从业人员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边界和执业风险,更加尽职尽责地开展工作,有助于加快证券从业人员的优胜劣汰,强化自律约束,提升行业整体的执业质量。
“资格罚”成常态
参考过往案例,“资格罚”意味着IPO、再融资和重大资产重组客户将受到影响。不仅在审的项目按下“暂停键”,项目还会为了推进进度而采取“换下一家”的做法,直接造成受罚主体业务停摆、项目承压,影响全年业绩。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资格罚”往往是被监管认定为情节严重的违法情形,相较于一次性的“经济罚”,“资格罚”最能让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产生痛感,甚至有切肤之痛。长达半年的业务“空窗期”,势必会影响机构的相关业务收入,尤其是在证券服务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业务和声誉受损影响极大。
更为重要的是,“资格罚”涉及的中介机构,特别是证券公司,在监管评级中会被扣大分,影响评级结果,直接关乎监管资源分配、新业务新产品试点、现场检查频率等诸多方面。
证监会多次重申,保持监管执法高压态势,坚持“机构罚”和“个人罚”、“经济罚”和“资格罚”、监管问责和自律惩戒并重,强化全链条问责,对无视、损害公众投资者利益的机构与个人依法坚决予以严厉打击。
“从严监管下,中介机构和从业人员应端正经营理念,提高专业能力,强化内控管理,履职尽责,防范财务造假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利益,当好资本市场看门人。”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