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全球经济格局下,一系列重大的经济动态正深刻影响着中国企业的发展路径。美联储、加拿大中央银行和欧洲央行的降息举措,标志着全球货币政策朝着更加宽松的方向迈进,由此带来的全球流动性释放,为中国企业出海创造了更为有利的金融环境。
全球环境的不确定性不断攀升,然而,这并没有阻挡中国企业迈向全球市场的坚定步伐。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积极开启“外卷”之路,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家市场上大展身手。国内投资回报率的下降,无疑成为推动中国企业出海的重要驱动力。当我们回顾全球商业版图,那些大市值的公司,无一不是全球化企业。这充分证明,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中,只有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壮大和长久发展。回想早年,中国相对落后,国家鼓励“下海”,吸引外部资本涌入,推动对外开放。如今,中国已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企业资本走出去成为必然选择。“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了绝佳的机遇和广阔的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共同打造繁荣的全球经济。
20 世纪 90 年代的日本,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人口增长见顶、老龄化加剧以及国内消费市场饱和。但实际上,日本经济并非完全停滞不前。在这一时期,日本各大商社果断从劳动密集型产业退出,向上游转型。凭借在关键领域掌握的核心技术,日本制造业成功转型至高附加值行业。许多日本企业正是通过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国内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的困境下,依然保持着增长态势。
中国企业出海,既是顺应全球经济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中国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
从消费行业看,潮玩、茶饮等企业凭借“独门绝技”瞄准海外市场,出海愿望强烈。制造业方面,2024 年 1 - 8 月我国出口延续良好态势,同比增长 4.6%,较前值提高 0.6 个百分点。东盟、欧盟、美国为我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其中东盟占比 16.3%。船舶、汽车等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增速居高位,“新三样”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以及机电和家电出口增速也较快。
然而,中国企业出海并非坦途。供给体系存在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同时,当前国际环境中贸易保护主义上升,中国制造产品在欧美等主要市场面临更高关税和限制,地缘政治紧张关系也可能导致某些市场对中国产品的排斥,给出口造成障碍。此外,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化过程中还需适应不同市场和文化,包括语言文化、消费者行为差异以及当地法律和商业习惯等挑战。
但中国制造业拥有“工程师红利”、成本优势和强劲的产品力。贸易摩擦虽会对我国出口形成短期扰动,但随着外贸保稳提质政策不断显效,我国出口将继续保持韧性。如今的出海不再单纯看海外收入占比,而是看企业能否利用海外员工、产能,能否在本土直接生产销售。在“全球工厂”的产业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优秀的龙头企业将逐步提升全球市占率。中国企业出海,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坚定信心,勇于创新,积极应对挑战,必将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专栏作者:大摩基础行业基金经理陈修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