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金融监管总局”)披露最新数据,截至2024年上半年,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为30.87万亿元,同比增长10.98%。保险资金作为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对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

  9月2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发布会上,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表示,将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其他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进一步加大对资本市场的投资力度。

  “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来源稳定,天然具有耐心资本的属性,必将成为支持资本市场健康持续发展重要的价值投资者。”李云泽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在支持保险资金加大入市力度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这些措施有望为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开辟投资渠道

  资本市场对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无疑都具有重要作用。李云泽在发布会上称,金融监管总局一直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积极引导银行、保险和资管机构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经国务院同意,我们推动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开展试点,共同发起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募集保险资金投资资本市场。该基金注册资本500亿元,已正式开始投资运作,目前进展顺利。”李云泽介绍说。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人寿(601628.SH)和新华保险(601336.SH)分别各出资250亿元联合发起的私募证券基金全称为鸿鹄志远(上海)私募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鹄基金”),已于2月29日成立,注册地上海市浦东新区,并于3月1日在基金业协会完成备案,基金存续期限为10年。

  据新华保险公告披露,鸿鹄基金的投资范围包括上市公司股票,投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连续竞价、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A股)/配售(港股)、配股(A股)/供股(港股)、与单一或组合交易对手间的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可转债优先配售、转融通证券出借等;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存款、国债逆回购等现金管理类投资品种。

  华西证券非银研报分析称,与此前保险公司所设立的私募股权基金不同,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是我国保险公司直接投资的首个私募证券基金。此前也存在保险资金投向私募证券基金的情况,但往往是通过投顾方式等“间接”实现。相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向一级市场非公开发行及交易的股权,私募证券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债券、期货、基金等。

  上述研报进一步分析指出,设立私募基金进行投资,一方面可以放大资金规模;另一方面,考虑到两家公司各出资50%,在报表上将被认定为长期股权投资并采用FVOCI计量(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有望熨平投资业务受市场波动对利润的影响,从而避免险企因单纯考核年度目标突增业绩而进行短视投资,进一步提高险资入市的积极性。

  华西证券非银团队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类似基金设立,发挥好保险长线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作用,加大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力度,实现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龙格进一步对记者表示,扩大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支持其他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利于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保险资金具有长期性和稳健性的特点,其加大入市力度有助于改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增加长期价值投资者的比重,减少市场的短期波动,提升市场稳定性。保险资金更倾向于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不会因短期波动而频繁买卖,这有助于稳定市场波动,增强市场的韧性。保险资金入市后,可以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具有成长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企业,从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中长期资金入市:30万亿保险资金候场  第1张

  中国人保(601319.SH)旗下人保资产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人保集团将积极践行金融央企责任担当,紧扣国家政策鼓励方向,围绕服务‘五篇大文章’,通过项目投资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存量资产,进一步支持经济稳定增长。坚定高质量发展转型,创新发展ABS业务。用好政策工具,适当增加股票整体配置规模。积极落实长期考核导向,体现保险资金耐心资本定位。”

  中国人寿集团方面表示,坚持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委托方投资指引的“双线配置”投资方法论,实现党中央决策部署与投资决策部署“双维落地”,推动担当好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持续强化对宏观经济、国家战略和资本市场自上而下的研究,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对投资工作的要求,持续推动完善大类资产配置,探索融合国家战略方向、实体经济融资要求、居民资产配置意愿的有效路径,引导保险资金流向国家最需要的重大发展战略、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建设等领域。

  此外,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保险资产管理行业投资信心指数,共向189家保险机构发放并回收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保险机构对权益投资和固定收益投资的信心较强。

  增量资金可期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的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合计投资比例分别为12.48%和15.31%。从数据来看,险资入市还有较大空间。

  记者采访获悉,在当前长期利率中枢下行的背景下,多家保险公司明确表示,考虑适当增加权益类投资的配置。如今年以来,险企举牌上市公司次数明显增多。截至目前,年内险企共举牌11次,举牌11家上市公司,举牌次数和举牌的上市公司数量均创下近4年新高。

  记者梳理发现,政策方面也在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自2023年以来,监管多次释放“推进险资长期入市”的政策信号。如2023年9月,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通过调低部分风险因子等措施,鼓励保险公司将资金更多地用于长期投资。2023年10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明确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考核调整为“3年周期+当年度”相结合,拉长考核周期。

  在前述发布会上,李云泽明确表示,督促指导保险公司优化考核机制,鼓励引导保险资金开展长期权益投资。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也在该发布会上表示,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

中长期资金入市:30万亿保险资金候场  第2张

  需要注意的是,9月26日晚间,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指出,着力完善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建立健全商业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的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机制,推动树立长期业绩导向。培育壮大保险资金等耐心资本,打通影响保险资金长期投资的制度障碍,完善考核评估机制,丰富商业保险资金长期投资模式,完善权益投资监管制度,督促指导国有保险公司优化长周期考核机制,促进保险机构做坚定的价值投资者,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

  李云泽还表示,金融监管总局坚持标本兼治,以改革破难题、以制度促规范,不断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出台保险业新的“国十条”,及时完善资管规定,持续强化非银机构治理,优化夯实信贷基础管理,推动解决制约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

  对于未来如何进一步优化保险权益投资环境,业内人士提出了诸多方法。其中,优化险企偿付能力计量标准以及相关的权益投资余额分类监管政策被多次提及。

  东吴证券非银金融分析师葛玉翔公开表示,优化权益风险因子偿付能力标准,如对超过一定股息率和持有超过一定期限的股票资产给予风险因子认定优惠。同时,适度下调各档权益投资限额对应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要求,以激发险资权益投资热情,加大入市力度。

  “通过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降低部分风险因子的计算比例,提高保险公司的资本使用效率,从而间接释放权益资产的配置空间。”龙格对记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