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来源:慧保天下

  历经多年挣扎之后,长安责任保险,终于还是走到了瘦身偿债这一步。

  近期,“慧保天下”注意到,长安责任保险所持汇友相互保险社全部共计16.6667%的股权将于2024年9月23日10点在阿里司法拍卖平台进行拍卖,起拍价7413.7万元,在1.06亿元评估价的基础上打了七折。

  拍卖汇友相互保险社全部股权,是长安责任保险偿债计划的重要一环。回溯长安责任保险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其先后两度“爆雷”,出现严重的偿付能力不达标问题,并多次接到监管函,责令其暂停业务或整改。而当下,其所面临的诸如持续亏损、偿付承压、追偿困难、人事动荡、官司缠身等一切问题,直接原因似乎都在于P2P保证保险业务,本质原因却在于公司治理从一开始就问题重重……

  长安责任保险沉重的历史包袱,直到现在仍然没有能够卸下来。

  01

  长安责任保险“割肉”偿债,所持汇友相互保险社股权七折贱卖 

  追溯过往信息可以发现,长安责任保险所持汇友相互保险社的全部股权已于2023年5月24日被处置方杭州中院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司法冻结。

  天眼查信息显示,在长安责任保险目前的16家股东当中,有10家将其所持股权进行了出质,有5家则处于股权冻结状态,且主要集中于大股东中。

  关于汇友相互保险社股权被冻结的源头则来自一纸诉状。2023年1月,作为从前P2P履约保证险合作方之一的杭州金投行将长安责任保险告上杭州中院,要求后者向其支付保险赔款约3.7亿元。

  随着判决书的出炉,包括所持汇友相互保险社全部股权在内,长安责任保险2000万元存款、四处不动产、价值3.7亿元的资产管理计划款项、所持上海保交所、芜湖芯厚云智股权投资等企业股权被一并冻结。

  2024年6月6日,杭州中院又宣布强制执行包括所持全部汇友相互保险社股权在内的长安责任保险4.19亿元款项及债务利息或相应价值的其他财产,用以偿付债务。

  在此次所持汇友相互保险社股权被法拍之前,7月16日,长安责任保险还主动宣布从其全资子公司十墨翰文撤资9800万元,并分配实缴出资相同金额的资产。

  长年深陷财务困境的长安责任保险终于还是走到了“割肉偿债”这一步。

  被折价出售股权的汇友相互保险社,就是长安责任保险的“心头肉”之一。

  作为首批三家相互保险社中唯一一家由险企主要发起建立的相互保险社,汇友相互保险社成立于2017年,以住建及工程领域保障为主要业务。作为独家发起设立人,长安责任保险向其注资1亿元;后又引入中骏投资管理(后更名为“中骏创新产业发展”)作为大股东,出资5亿元。

  目前,汇友相互保险社由中骏创新产业发展和长安责任保险分别持股83.33%和16.67%。

  汇友相互保险社规模很小,近几年保费收入在1-2亿元之间浮动,自2020年开始盈利,但受制于规模,盈利规模也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在汇友相互保险社的高管团队中,长安责任保险至今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存在感,董事长阎波、原总经理刘昆、副总经理王瑛等一众高管均出身长安责任保险。

  02

  激进业务踩雷P2P,7年连亏35亿,资产冻结后卖股偿债 

  长安责任保险的“爆雷”始于P2P。几年前,共享经济方兴未艾,伴随着相互保险一同进入新一轮探索的,还有P2P。据相关媒体统计,在2017年、2018年有十余家险企涉足了P2P履约保证险业务,其中,就包括长安责任保险。

  从2015年到2017年,长安责任保险相继与和信贷、好利网、土豆金服、邦融汇等10余家网贷平台达成履约保证险相关合作。得益于此,长安责任保险那段时间的保证险保费收入也水涨船高,最高时达到1.89亿元。

  不过好景不长,与很多同行一样,长安责任保险很快就为大量涉足P2P网贷履约保证险的激进行为付出了代价。

  沿着长安责任保险与金投行的恩怨往前追溯,可以发现,导致汇友相互保险社股权贱卖的那颗雷,自2016年双方签署第一份合作协议时便种下了。

  2016年6月与2018年3月,长安责任保险与金投行先后两次签署合作协议,长安责任保险分别对后者撮合的借款作出保证险承保并进一步承保了担保机构责任险。

  P2P雷响之后,当巨量的逾期项目和理赔单摆在长安责任保险与金投行面前时,两家机构很快反目,开始了长年的诉讼纠纷。

  除金投行之外,长安责任保险与苏州安融、兴泰融资租赁、金华银行等公司也产生了多项履约保证险相关的诉讼纠纷,在2022、2023两年间,仅苏州安融一家就获得了长安责任保险2.05亿元赔偿。

  连连赔款之下,长安责任保险的业绩自然一落千丈。

  从2017年到2023年,长安责任保险已连亏7年,亏损总额高达35.64亿元。其中,2018年亏损缺口最大,单年巨亏18.33亿元。

  连年的亏损最终使得长安责任保险陷入到资不抵债的尴尬境地,根据其第一大股东国厚资产的透露,2023年长安责任保险净亏7.66亿元,净资产为-8.63亿元。

  再看偿付能力,2018年底,长安责任保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大跌至-185.93%,同时综合成本率高达178.39%;其综合风险评级也于当年度第三季度从B跌落至D,一直持续到2019年底。

  2018年12月和次年5月,原银保监会以偿付能力不达标,风险综合评级为D类为由,对长安责任保险两度下发行政监管函,责令其增资扩股,停止接受除车险和责任险以外的新业务,停止增设分支机构;调降董监高薪酬,部分分支机构停止接受责任险新业务。

  03

两度沦为问题险企,两度引资化险,P2P爆雷带给一家中小险企的伤害究竟有多大  第1张

  先后两度爆雷,第二次安徽地方国企国元金控将入场

  偿付能力严重不达标的长安责任保险,成为所谓“问题”险企,引入新的资本,化解存量风险成当务之急,只是没想到,在第一次化险之后,还会有第二次……

  针对长安责任保险的第一次化险工作在2019年8月取得显著进展,彼时,长安责任保险通过增资16.3亿元,引入国厚资产和蚌埠高新投资。两家公司分别持股31.68%和18.45%,成为长安责任保险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其中,国厚资产注册资本27.92亿元,拥有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资质,是安徽首家地方AMC。

  国厚资产入驻并主持化险工作之后,长安责任保险很快出现改善,公司综合风险评级出现回升,升到了B类。

  2019年11月,由于偿付能力重新达标,原银保监会解除了此前对长安责任保险作出的监管措施。

  好景不长,即使引入专业机构化险,长安责任保险也没能从业绩泥潭中站起身来。2022年起,长安责任保险净亏损回弹至4.68亿元;2023年继续扩大至7.66亿元;同期内公司综合风险评级又跌落回D类,第二次成为“问题”险企。

  至于国厚资产,不仅没能成功将长安责任保险拉出泥潭,反而把自己做成了不良资产。

  2022年,国厚资产由盈转亏,净亏3.57亿元;2023年,亏损缺口放大至6.67亿元,还产生了流动性风险与偿债压力。对此,国厚资产解释称,长安责任保险2023年的亏损致使国厚资产计提其他资产减值损失4亿元。

  有业内人士直言,国厚资产大大低估了P2P业务爆雷对长安责任保险造成的伤害。

  长安责任保险第一次出现偿付能力严重不达标时,尚有民营企业可以注资接盘,然而第二次偿付能力严重不达标时,出手救助其的,就只有地方国企。

  近日,有媒体爆料称,经过监管协调,另一家规模更大的国资机构国元金控将入局接盘国厚资产,主导长安责任保险的化险工作——2019年引入国厚资产和蚌埠高新投资后,长安责任保险注册地由北京改为安徽蚌埠,由安徽当地国企接盘,符合当下的金融机构风险处置惯例。

  04

  祸起P2P,根源却在公司治理

两度沦为问题险企,两度引资化险,P2P爆雷带给一家中小险企的伤害究竟有多大  第2张

  表面看来,当下,长安责任保险所出现的一切问题,都起始于P2P保证保险业务爆雷,但同一家险企在同一类业务上积累如此高的风险,或许已经难以用单纯的业务逻辑来解释,必须上升到公司治理的层面来看待。

  事实上,早在2017年10月,原保监会就曾对长安责任保险下发监管函,直指其在股东股权、“三会一层”运作、内部管控、关联交易、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问题,责令其应当高度重视公司治理评估发现的问题,在接到监管函后立即实施整改工作,成立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的专项工作组,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整改方案应当明确具体时间和措施,确保将每一项问题的整改工作落实到具体部门和责任人。

  而2018年5月,原银保监会成立后,还向长安保证担保有限公司,亦即长安责任保险彼时的第一大股东发送质询函,直指长安保证与另一股东泰山金建的关联关系、增资资金是否合法自有等尖锐问题。

  伴随首轮战略引资的进行,长期困扰长安责任保险的公司治理问题逐渐出清,在新的一轮战略引资中,解决此前业务爆雷造成的持续巨亏,则成为当务之急。

  值得关注的是,国元金控的入场,或许将再次改变长安责任保险的人事格局,使其迎来第四轮人事周期。

  目前,长安责任保险已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高层换血。无论是早年间公司创始人刘智与中方荣信、林氏地产两大股东彼此之间攻讦举报的缠斗戏码,还是踩雷P2P后默默离开并转任汇友相互保险社的原董事长阎波,长安责任保险每次高管变动的背后都是暗流涌动。

  2020年,长安责任保险迎来第三轮人事周期,刘智等“前朝遗老”彻底告别公司。国厚资产董事长李厚文接下长安责任保险第三棒,担任副董事长并代行董事长职务;国元金控原总经理、安徽保险名将张子良出任总裁。

  也许是受国厚资产化险工作失利的影响,也许是为国元金控的入局做准备,2023年7月,张子良不再担任长安责任保险总裁,而是以党委书记和董事的身份留在公司;与此同时,长安责任保险又从汇友相互保险社聘回了原副总经理刘昆,让其担任临时负责人,与李厚文搭班。

  也就是说,目前长安责任保险既无正式的董事长,也无正式的总经理,这样“将帅齐缺”的窘况已经持续了1年多。

  国元金控的入局,或许是一个破局点,相比于国厚资产,国元金控注册资本高达60亿元,是安徽省金融业的中流砥柱;当然,此次入主长安责任保险对于国元金控也是个巨大的挑战,不仅在于化险问题本身的复杂棘手,还考验着国元金控对未来旗下国元农险与长安责任保险双财险公司格局下的资源配置调控能力。

  国元金控能否打破长安责任保险多年的化险“魔咒”?我们且看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