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上市险企陆续发布半年报,针对后续产品策略,多家险企管理层在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明确后续产品策略将聚焦分红险。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相关监管要求的落地,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于8月底进一步下调至2.5%,而此次下调仅距离上一次从3.5%下调至3%一年时间。此外,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从2.5%下调至2.0%;新备案的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上限从2%下调至1.5%。

  面对市场的动态变化,中国平安、中国太平纷纷在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预计明年分红险占比将超过50%。中国太保同样表示,长期来看,未来的分红型产品目标占比会超过50%。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分红险的回归符合利率下行阶段的市场环境,是保险公司在有效降低利差风险的同时,保持产品竞争力的不约而同的选择。

  随着半年报业绩的发布和业绩说明会的举行,多家上市险企在回复投资者关于产品策略的问题时,明确将增加分红险的销售占比。

  中国平安在半年报中就明确表示,未来将“主打”分红险,预计该品类产品将占到销售额的5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国平安上半年分红险规模保费354.20亿元,占保费总规模的9.13%。

  中国平安副总经理付欣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时表示,“预计后续分红险会替代传统型产品成为新的主力产品类型,占比可能会超过50%。分红型业务发展将提升客户抵御利率风险和退保风险的能力,因为分红产品是公司和客户共担未来利率风险的机制,所以我觉得这是未来的产品策略。”

  “同时,今年公司也会结合市场利率和预定利率的调整,对分红险的分红水平和万能险的结算水平进行调整。这些举措对公司整体负债成本下降有明显成效。”付欣说道。

  中国太平也在其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后续将对分支机构叠加分红险的考核,预计后面四个月分红险占比会有很大的提升,明年预计分红险占比应该在50%以上。太平人寿总经理程永红表示,在接下来对银保渠道会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全面聚焦5年期以上长缴类别分红险驱动。

  中国太保总精算师兼财务负责人张远瀚在业绩会上表示,随着预定利率的下调、宏观环境的变化,原来的产品结构已经不太适合客户的需求,可以看到的方向就是转向分红险。“长期来看,我认为分红型产品未来占比会超过50%。”

明年占比将超50% 险企聚焦分红险 推广仍有痛点  第1张

  据悉,今年以来,太保加大了分红型产品的销售,目前销售量同比翻了5倍。此外,对代理人的分红险培训也已经启动。

  中国人寿则表示,在进行产品和业务转型的过程当中也会进一步加强长期分红产品的研发与投放,并平衡好保证利率水平和浮动利率之间的关系、平衡好演示利率水平与分红实现率水平之间的关系。

  新华保险副总裁、总精算师龚兴峰表示,一方面要做优传统险,另一方面要在分红险进行发力,推出更多的分红险来满足客户对于保障和储蓄以及整个资产传承多方面的需要,从而使得分红险与传统险有一个均衡发展,也希望通过分红险的发展来进一步带来新的增长动力和增长的红利。

  相关专业人士指出,分红险很可能将是未来产品发展的主流方向。随着市场利率持续走低,投资者们对于投资产品的选择也受到很大影响,而分红险作为一种类固收产品,长期看有增长可持续性,能够满足市场需要。中信证券研报分析,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同为浮动收益产品形态的分红险和万能险,分红险有着更好的收益平滑机制,其能大幅降低股票资产价格波动对保险公司当期利润表的影响。

  而在险企产品策略切换的背后,或是市场利率下行、产品预定利率多次调降,以及投资端承压、利差损风险加大等多方面因素。

明年占比将超50% 险企聚焦分红险 推广仍有痛点  第2张

  2023年7月,预定利率由3.5%下调至3%,在产品利率切换期间,曾掀起一轮销售热潮。值得注意的是,仅时隔一年,预定利率就迎来了进一步下调,8月19日,金融监管总局公布了已于8月初印发的《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提出自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自10月1日起新备案的分红险、万能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分别为2.0%、1.5%,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产品停止销售。同时,还首次在行业内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保险公司在利率下行周期及时调整负债成本。

  北京工商大学中国保险研究院副院长兼秘书长宁威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如果利率下行,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不下调,极易造成保险公司利差损。而由于寿险产品的定价机制,预定利率下调又会导致寿险产品的价格上涨。但当前市场利率持续下行,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上限面临不得不下调的局面。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预定利率调降,分红险的吸引力将进一步提升,有望获得更大市场份额。

  据了解,分红险产品的收益分为保证利率和非保证利率两部分。保证利率是分红险产品定价时为保单设计的利率(即预定利率),可以视作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保底收益,非保证利率部分即红利部分,红利取决于保险公司分红产品账户的经营情况。按规定,保险公司应至少将分红保险业务当年度可分配盈余的70%分配给客户。这部分收益是不确定的,会随着市场波动。

  而正是分红险这种“保底+浮动”的特性,让其在当前形势下吸引力进一步提升。中信证券预计,分红险为主的类固收产品将成为市场主力,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并表示,2023年起,随着资管新规打破刚兑、利率走低后,分红险将重新成为主流保险产品,未来也将是财富管理市场上主流的类固收产品。

  尽管业内有不少人期待分红险产品未来的发展,但是也有业内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对于分红险能否真的大规模“推起来”还有待观察。如果经济增速减缓,分红也很难实现。一方面,分红险的上一波销售热潮已经是多年以前,当前很多险企缺乏这方面有经验的代理人;另一方面,随着行业信息的透明化,红利实现率等数据的定期披露以及相关的一些行业新闻可以轻松获取,而现在的红利实现率可能难以给客户足够的信心。

  对于红利实现率的下滑,上述人士对记者表示,这一方面是市场投资环境不好,叠加利率持续下行,保险公司投资收益率普遍不高,此外,监管方面也为降低行业利差损风险对分红水平进行了指导。

  红利实现率是保险公司实际派发给分红型保险产品保单持有人的红利金额与红利利益演示之间的比值,关乎分红险收益实现情况。但今年分红险产品的红利实现率普遍下滑。据相关数据统计,50余家人身险公司今年披露的2000余款分红险产品红利实现率(年度现金分红、保额分红),约1900款产品红利实现率未达100%,占比约9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格表示,大中小型公司的分红险产品差异化会凸显,因为大公司的投资水平和稳定性相对较好。此外,分红险产品消耗资本金也较多,随着分红险产品规模的增长,中小公司还面临增资压力,中小公司的股东的增资能力也有待考量。

  王国军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投资能力强的保险公司在分红险方面会有不错的斩获,但投资能力一般和较差的公司,大量的分红险营销会将保险公司拖入陷阱。

  虽然整体分红实现率下滑,但一位产品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虽然分红险收益率的吸引力有所下降,但相对其他产品,横向对比,分红险依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此外,保险公司还可以通过“保险+服务”的模式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这种模式的核心在于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元化的服务,以满足客户在保障、健康、养老、投资等多方面的需求。

  新华保险就在此次的业绩发布会中表示,要进一步地做好“保险+服务”整个保险生态圈的建设。

  其中,“新华尊”高净值客户服务体系可为客户及其家人量身定制“健康管理、法税规划、商旅出行、品质生活”等服务;“新华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将通过“健康管理、安全监测、适老改造、生活服务、居家照护”五大类服务,解决老年人疾病无助、行动不便、生活照护等问题。与此同时,新华还在加速推进“新华瑞”中高端客户服务体系、“新华悦”系列康养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完成客户服务生态体系的整体构建。

  龚兴峰表示,通过这些服务的升级,公司就不仅仅局限在以产品论产品,以价格论价格,以保障论保障,而是更多地让客户能够体验到更多,去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链。

  类似地,中国太平则聚焦两个生态圈的建设。中国太平总经理尹兆君表示,我们围绕保险相关服务帮助客户解决问题,选择医康养方向,决定打造保险+服务生态圈,取得积极成效,战略价值初步显现。保险+大养老框架下,完成了养老社区东南西北中的网络,形成独特的重中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不断丰富养老服务业态,目前还在苏州、大湾区一些城市试点居家养老。养老+大健康方面,我们投资了太平康复医院,设立太平医疗健康中心,搭建跨境医疗服务平台,持续推进保险+医康养服务的深入融合。

  中国太平董事会秘书张若晗认为,长期而言,生态圈建设直接提升了公司服务保险客户需求的能力,有力地推动了负债端产品的价值转型,提升了产品的价值率和客户满意度,以及公司与客户之间的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