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三北”地区地方政府希望通过绿氢项目招标,消纳区域内可再生能源指标;企业为了跑马圈地赚快钱,前期激进规划项目产能参与竞标,却未算清项目经济账,导致竞标成功后,项目备而不建,或实际产能远低于预期。

  近期,大连市、内蒙古自治区、张掖市等地相继发布政策,收紧对绿氢项目的审批,强化项目落地效率。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地区集中在前期绿氢政策谋划较多的“三北”地区,是国内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的主要建设区。

  近年来,国内多地绿氢项目部署建设快速推进,但实际落地投产项目不及预期。多名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些大型企业前期为了跑马圈地,通过竞标绿氢项目占据地方新能源消纳指标,但后续却出现产能规划激进而投产不及预期,甚至有的项目备而不建等情况。他们认为,收紧审批意味着产业正趋于理性发展,同时将真正筛选出有意愿、有能力开发资源的市场主体。

  “大干快上”到趋于理性

多地绿氢项目审批收紧!投产项目不及预期,传递了哪些信号  第1张

  今年下半年以来,绿氢项目审批和管理收紧态势明显。8月12日,大连市发改委发布通知称,市氢能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出现“未按申报示范工程项目内容组织实施”或“项目实施进展缓慢或无法按时完成”等情况的,将被撤销示范项目认定。

  而此前,据内蒙古太阳能行业协会7月末消息,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要求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批复后,应当在1年内达到实质性开工,即完成计划投资45%以上;确实无法开工建设的项目将被终止或撤销,并收回相应的新能源规模。紧接着在8月初,内蒙古自治区能源局发布《关于全区第三批废止新能源项目情况的公告》,6个风光制氢一体化项目位列废止项目清单,加上此前第一批、第二批被废止的绿氢项目,内蒙古一年内废止了12个绿氢项目,合计装机规模631.6万千瓦。

  风光制氢,被认为是解决风光资源富集地区新能源消纳的重要方式,也是未来绿氢生产的重要趋势。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在国家层面首次将氢能定位为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绿色低碳转型能源载体,提出到2025年实现绿氢年产能10万-20万吨。

  这纸国家顶层文件的出台让资本嗅到风向,多地开始大干快上部署绿氢项目,内蒙古、新疆、吉林、宁夏、甘肃等风光资源较好的“三北”地区率先成为绿氢项目主要建设区。根据国金证券2023年年底研报,这些地区均出台了相应的绿氢产能规划,加总规划量至2025年达到100万吨;除规划外,内蒙古、吉林、甘肃、新疆等多地还发布了绿氢生产补贴政策,补贴额最高可达10元/kg。

  “规划指引叠加补贴保障,制氢端有很大投资机会”。险峰长青新能源投资人骆潇濛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尽管新增绿氢项目规划产能喜人,但项目实际投产情况却并不乐观。据钢联能化数据,2021-2023年国内绿氢项目数据分别为10个、超过90个和超过100个。其中,2023年绿氢项目投资59%的规模集中在内蒙古。今年1至3月,国内涉及绿氢项目累计约83个,项目规划总投资突破6000亿元,约合全球氢能产业规模的2/3,数量超过去年的80%,规划投资规模超过2023年,但已开工和投产的项目仅10个。

  “国内风光资源好的地块总归有限,大多数企业的初始动机都是奔着抢指标来的。”一级市场氢能投资人宋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一些“三北”地区地方政府希望通过绿氢项目招标,消纳区域内可再生能源指标;而企业为了跑马圈地赚快钱,前期激进规划项目产能参与竞标,却未考虑全面中游储运和下游消纳等长期待解的难题,导致竞标成功后,项目备而不建,或实际投产产能只有规划产能的3%-5%。

多地绿氢项目审批收紧!投产项目不及预期,传递了哪些信号  第2张

  “政策层面提高了对想拿资源的市场主体的要求。”某氢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强认为,“地方政府把资源通过招标等形式划给企业,是希望尽快开发利用资源形成价值,但如果企业拿到资源后就开始捂盘,不能按要求开发利用,那么政府就应收回资源另行招商,政策收紧是很正常且正确的举措。”

  备而不建背后

  从产业链角度看,备而不建或产能低于预期,很重要的原因是绿氢贵、且下游消纳市场有限,项目算不过账,难以开工形成实际产能。

  “我们平时接触感到,地方政府压力也很大,储运、消纳问题一直难以解决,但绿氢项目还要着力推进。”宋立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且同时,当前布局的绿氢项目经济性实际很难满足部分央企追求的8%收益率预期,“项目算不过经济账,没法开工”。

  例如,今年5月中旬吉电股份(000875.SZ)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募集说明书》,募资项目之一为建设年产量15.3万吨的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新能源发电制取绿氢并合成绿氨,是全国首个、规模最大的绿氢合成氨项目。

  吉电股份在公告中提示,若未来合成氨销售价格低位运行,可能导致上述示范项目投资效益不及预期。据公告,效益测算若按东北地区合成氨近五年均价3115元/吨为基准价格,则项目建成后毛利率将达19.9%,资本金内部收益率4.57%。但受2023年煤价大幅回落影响,东北地区合成氨价格最低降至2433.63元/吨,若以此测算,公司项目毛利率将降至8.25%,资本金内部收益率为负值。

  国内绿氢相关产品亟需扩大销售市场。近一个月来,《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等多个能源转型政策出台,均重点提及到火电设施低碳化改造方向,明确绿氨掺烧为煤电机组低碳化改造的三大主要手段之一,并提出改造后的煤电机组应具备掺烧10%以上的绿氨能力。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绿氢和绿氨生产和应用关系密切,绿氨的直接生产原料是绿氢和空气中的氮,且绿氨可以成为绿氢的储运载体。

  多名业内人士指出,上述政策扩大了绿氨在国内销售路径,同时也释放了对绿氢的需求。云道资本介绍,煤电资产存量巨大,其部分掺烧绿氢后,会进一步拉动绿氢的新发展,“10%的绿氨掺烧会释放3.2亿吨绿氨的需求,即5600万吨绿氢的需求。”

  “最近新出台的重磅文件,对绿氢、绿氨乃至整个氢能产业后续的消纳,以及对绿氢链路的规划可以说比较清晰了。”宋立认为,今年下半年开始,绿氢将进入下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文中宋立、李强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