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4资产管理年会
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4资产管理年会”于2024年8月17日在上海举办,主题为“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和大资管新发展”。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出席并演讲。
刘元春谈到,新质生产力在本质上是一个创新链、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的布局。金融在本质上是一个资金链,要与这四链进行对接、吻合,要从融资的个性、资金的特性、风险的特性、定价的模式,每个环节进行匹配。
他指出,首先要对新质生产力所蕴含的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相应的布局要有很好的认识。由于新质生产力内涵理解不清楚,就会导致金融促进新质生产力出现一些新现象。比如:
第一个,过度偏重科技金融,对于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对甚至生产力发展的系统性不够。刘元春强调,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但维度是三个方面,一个是技术创新性的革命,第二个是资源配置的效率提升,第三个是产业整体的升级。
“新质生产力即使在科技创新里面大家也会知道它从基础创新到应用性创新,到产业化、商业化,到新模式,实际上是很长的链条,而不是简单用一个概念化的东西就能代替。”
第二个,关注在科技金融中国度强调资本市场的作用,VC/PE进行市场化导向的科技创新,更为基础性的新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亿研发、人力和劳动技术的环节出现了忽视。
刘元春指出,目前大家都关注资本市场,当然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大量的卡脖子问题具有不是单纯的利润导向能解决的,新质生产力在本质上是一个战略导向、功能导向,而不是利润导向。目前的体制机制,尤其是金融的体制机制一定要在功能性导向、战略导向与利润导向、市场导向中间架起一座桥梁,毫无疑问资本市场就是市场,它的功能很确定,但是如果让市场化的功能过度的赋于战略性的、功能性的,就会出现大家理解不了的现象。
因此,他认为,如何形成政府金融与市场金融之间的配合,间接金融体系与直接融资体系之间的配合,同时对标于新质生产力三大层级多种层次之间的关系,变得尤为重要。
第三,不同部门和地方各自为政,出台各自关注的战略举措,缺乏全链条和全方位的相互匹配,以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场、金融生态来促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我们在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应该是全国上下一盘棋,但本身的市场分割、利益分割所带来的对标,还没有真正的形成一个统一大市场。”
第四,过度强调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忽略了新质生产力在技术、产业和组织模式上所产生的颠覆性的冲击,从而对金融五篇大文章都会产生革命性的冲击。
刘元春表示,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是超级的,新质生产力所带来的未来的一些交易模式是颠覆性的,特别是新质生产力聚焦的是第四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第四次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主体是AI,它的主体是生物制造、量子计算等等这些,这些技术实际上具有超级不确定性。
第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因为很多技术和未来产业还没有完全展现其全貌,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金融服务的模式和举措难以简单延续过去的方式,这里有更多让金融市场试错的空间。“目前我们会看到,我们越来越不容忍市场的试错,但是实际上真正赋能新质生产力一定要给予更多的试错,因此在政府试错、市场试错,政府纠偏、市场纠偏,我们怎么构建一种新体系,这也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很重要的一个。”他说。
第六,将金融和新质生产力都泛化,什么举措都套在这上面。这样可能导致的没有真正落地的政策举措和战略方案,从而使战略性的一些举措落空,从而使金融成本和扭曲进一步加重。
刘元春强调,“总书记谈到‘因地制宜’太关键了,因地制宜真正要从政治指示转化成业务指南,需要大量专业人员的努力。”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