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招聘,得看看是哪年读的大学”,有证券业人士调侃称。
7月以来,各省陆续发布了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及省内名次排位。券商中国记者梳理发现,上海财大、中央财大、西南财大3所知名财经院校在北京、上海、广东三地的录取排位都所有下降。上海财大今年在广东的理科招生,已经排到了13000名以后,西南财大则到了2万名以后。在北京、上海,上述部分财经院校招生名次下滑了至少1000名。
“金融行业受到多种客观因素影响,福利水平和薪资待遇都有所调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生和家长的选择,曾经的金融报考热潮有趋于理性选择的明显表现。”上海一财经高校教授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的招生录取排位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招生名额、报考人数、行业发展状况等等。
在北上广三地录取排位走低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了北京、上海、广东三地近几年知名财经院校的录取排位情况。不论是上海财大、中央财大,还是西南财大,近几年的录取排位都在持续走低,尤以今年最为明显。
需要说明的是,录取排位的情况不统计中外合作专业,以及提前批次录取情况,只统计正常本科批次录取情况。
北京市不分文理科,从录取情况来看,上海财大今年的最低录取排位在4929名,去年录取的最低排位是4070名。相较去年,今年名次下降明显。拉长时间来看,近5年录取排位一直在降,2020年时,录取排位在3502名。中央财大、西南财大也是类似情况,近5年在北京地区的录取排位持续走低。中央财大录取生源从3269名降到了4239名,西南财大从5720名降到了7172名。
上海的情况也与此类似。今年,上海财大在上海市的录取最低排位是5731名,比去年下降了超过1000名。5年前,上海财大的录取排位是3607名。中央财大今年在上海也下降较为明显,从去年的4910名降到了5899名。而西南财大的降幅则更为明显,从去年的7242名,降到了11919名。5年前,西南财大在上海的最低录取名次是5427名。
广东省也在降。与北京、上海不同,广东分文理科录取,不过不论是文科还是理科,三大财经院校的录取排位都降幅明显。
今年,上海财经大学在广东省的文科录取名次是2441名,而去年则是1218名。5年前是510名。上海财经大学在广东省的理科录取名次今年是13602名,而去年是7755名,5年前是2525名。降幅较为明显。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也在降,但是降幅相较上海财经大学小一些。
破除金融精英论
值得注意的是,大学的招生录取排位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招生名额、报考人数、行业发展状况等等。
不过,就行业发展状况而言,金融行业这两年确实处于调整的周期中。有些行业的从业人数在缩减。据悉,截至7月初,证券行业共有34.38万名从业者,相比今年年初减少逾万人,主要是一般证券业务人员、证券经纪人分别减少数千人所致。
整体上看,减员以第一梯队券商为主。中信证券(600030)年内减员超800人;国信证券(002736)减员786人紧随其后;广发证券(000776)、兴业证券(601377)等也自年初以来减少超400人。
部分行业的待遇也有所调整。22家上市券商2023年年报显示,60%的券商员工人均薪酬出现下滑。不过,较2022年人均薪酬重挫20%―40%而言,上述券商2023年降薪幅度有所缩窄。有12家上市券商的员工人均薪酬连续两年下滑。与此同时,券商高管薪酬也大幅下降。
7月,网络上流传着某股份行北京等部分地区分行已降薪40%、年底前降薪至50%的消息,同期被传降薪的还有另外一家国有大行等。
2023年2月,中纪委网站刊文指出,深化对金融、央企领域和行业“四风”表现形式和特点的认识,坚决摒弃“例外论”“特殊性”“优越性”“无关论”“业务需要论”等错误论调,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整治过分追求生活“精致化”、品味“高端化”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纠治行业“潜规则”和不正之风,铲除“破窗”效应、“法不责众”心理和“比烂”心态,不断加固金融和央企领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堤坝。
积极调整办学思维
上述教授表示,虽然有所调整,但金融自身仍存在行业优势,既包括产业政策的特殊保护,还包括对服务新质生产力的自我适应能力。高等财经教育能很快从冲击和变化中醒悟过来,积极适应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变化,在回应技术经济和数字经济变革的工业革命中,积极调整应对产业革命浪潮的办学思维和理念,在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领域加大金融科技和科技金融的比重,以更高水平和更具观瞻的举措培养创新型金融人才。
“我相信高等财经教育将稳住身形,并积极开拓提供更优质金融教育,建立适合服务技术经济金融需求的人才培养系统,连续多年走低的高等财经院校录取会走出‘U’型曲线,不久的将来依然会成为优秀学生的关键选择,将和理工科优质专业居于同等程度的重要选择之上。”教授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