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A股市场整体长期不振等多方因素,越来越多的公司濒临1元面值。近日,《投资快报》记者关注到,正源股份、中银绒业、鹏都农牧,这三家并未“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近来有关退市的消息,引发市场关注和争议。纽达投资创始人邬雄辉表示,近期股价低于2元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市场表现明显较弱。而股价接近1元的上市公司, 股票较多都因止损盘的出现,被连续封死在跌停板上。面值退市规定类似于2016年的熔断,加速了临近这些指标的上市公司滑向退市的“深渊”。

  对此,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指出,退市应该退掉的是劣质公司,而非状况暂时不佳的企业。在市场环境急剧变化时,过于严格的退市标准可能加剧市场恐慌情绪。对于自身没有严重问题的公司,应该给予更长的交易时间和缓冲期,避免因短期市场波动而被迫退市。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确实要求规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知名财经评论员郭施亮认为,针对即将触发面值退市的非ST、非绩差股上市公司,可以延长面值退市的时间,将20个交易日延长至90个交易日,给予更长的缓冲期。

  股本大面值低

  虽未“披星戴帽”也面临退市

  ST和*ST是A股市场针对存在问题的上市公司使用的一种特殊标记,目的是向市场进行风险警示,也被形象地称为“披星戴帽”。在A股市场,上市公司1元面值退市已不鲜见。但从过往案例看,触及这一强制退市红线的多数为ST(其他风险警示)或*ST(退市风险警示)股票。如今非ST个股接二连三遭遇“面值退”,让更多低价股感到压力倍增。

  鹏都农牧是一家农业与 食品 上市公司,自2010年登陆深交所至今,已上市14年,也被称为“养牛大户”,除了2023年度业绩是大额亏损以外,公司在过往大部分年份处于盈利状态。公司拥有63.74亿的股本,在2024年初还拥有百亿市值,2023年度营业收入高达100多亿元。根据深交所近日下发的事先告知书,公司股票在6月4日至7月2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均低于1元,触及深交所股票终止上市情形。深交所拟决定终止鹏都农牧股票上市交易。7月3日开市起,鹏都农牧股票已停牌。如无意外,即便实控人日前增持了9000多万元的这家公司近期将会从A股离场。

  在鹏都农牧之前,6月25日,深交所已向另一家上市公司中银绒业下发类似告知书。这家2000年就在A股上市的老企业5月24日至6月21日期间,连续20个交易日的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同样触及退市红线。再早些时候,正源股份已在5月30日收到上交所下发监管工作函,锁定退市命运。6月27日,该公司股票从上交所正式摘牌。值得注意的是,这三家锁定面值退市的公司并非ST或*ST股,而是在没有风险警示的情况下,因股价陷入“磁吸效应”、难以止跌而直奔退市边缘。目前除了正源股份以外,停牌当中的中银绒业、鹏都农牧还处于向深交所申请“听证”候场中。

  值得一提的是,据一位上市公司董秘向《投资快报》记者介绍,当公司股价超过十个交易日低于1元、后续交易日反弹的话还能回到一元面值之上,不少投资者反映当其操作买入时,竟然发现被开户的券商交易系统“阻止”,买单无法进行,只能单向操作卖出!这一现象,无疑加速股价进一步滑向“一元退”的“深渊”。

  “面值退市”加速低价股下跌?

  纽达投资创始人邬雄辉:类似当年熔断

非ST股接连锁定一元退市遭质疑  专家:情形类似熔断 规则欠适用性 第1张

  根据沪深交易所的相关规定,在交易所发行A股股票的上市公司,如果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人民币1元,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交易,俗称“面值退市”。更有观察人士表示,与其说“面值退市”,不如说“一元退市”更准确。截至7月10日,今年已有22家公司完成退市,另有22家公司锁定退市。在22家已经退市的公司中,退市博天和新海退等2家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13家触及面值退市,7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在22家锁定退市命运的公司中,18家公司触及面值退市情形,3家公司触及财务类退市情形,还有1家公司触及市值退市情形。在这44家公司,31家是因为触及面值退市而退市或即将退市,占比高达70.45%。可以看出,面值退市仍为公司退市的主要原因。

非ST股接连锁定一元退市遭质疑  专家:情形类似熔断 规则欠适用性 第2张

  截至7月10日收盘,A股市场共有14家公司的股价小于等于1元,有117家公司股价在1元到1.5元之间(不包括停牌公司)。纽达投资创始人邬雄辉表示,近期股价低于2元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市场表现明显较弱。而股价接近1元的上市公司,股票较多都因止损盘的出现被连续封死在跌停板上。面值退市规定类似于2016年的熔断,加速了临近这些指标的上市公司滑向退市的“深渊”。

  邬雄辉认为,特别是在新“国九条”颁布后,面值退市、财务造假退市的执行更为坚决,进一步加剧了投资者对正股连同转债一起退市的担忧。在当前市场信心疲弱的环境下,是否应该给那些没有造假、没有重大违法且具备持续经营能力,却面临“面值退市”的上市企业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是值得整个市场、包括监管机构和决策者关注的问题。毕竟一家公司股价的大幅下跌,也有可能是行业周期的暂时困难,也有可能是受到宏观政策调整的阶段性影响。而公司退市,受伤的包括众多的中小股东、为数不少的债权人,还有地方经济。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是否应该给这些企业机会为创造就业、发展经济继续作出贡献?

  专家建议:

  给予更长交易时间和缓冲期

  按照A股面值退市的规则,上市公司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跌破每股面值,将会面临面值退市的风险。但在市场环境比较低迷的背景下,那些非ST股、非绩差股也可能陷入面值退市的风险。近期接二连三出现的非ST股面值退市,让一些投资者感到担忧。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表示,股价下行存在多种因素,包括公司业绩不佳、公司治理问题,也包括行业性情绪问题、市场信心不足等。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确实要求规则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市场环境急剧变化时,过于严格的退市标准可能加剧市场恐慌情绪。面值退市规则的设立初衷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促使上市公司提高质量,维护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他认为,退市应该退掉的是劣质公司,而非状况暂时不佳的企业。对于自身没有严重问题的公司,应该给予更长的交易时间和缓冲期,避免因短期市场波动而被迫退市。在评估是否退市时,除股价因素外,还应综合考量公司的经营状况、行业前景、治理结构等。规则还需要适应市场变化,对不同类型的公司也需要不同的评价标准。

  财经评论员郭施亮也指出,并非所有低价股都是绩差股,有的上市公司容易受到周期影响。针对即将触发面值退市的非ST、非绩差股上市公司,可以延长面值退市的时间,将20个交易日延长至90个交易日,给予更长的缓冲期。

  事实上,在各界声音的呼吁下,新“国九条”出台后,沪深两大交易所也修订完善过相关退市规则。比如在交易类退市指标中,主板A股(含A+B股)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将自10月30日开始从3亿元提高至5亿元,4月30日至10月30日为过渡期,市值退市标准仍为3亿元;B股、创业板及科创板公司的市值退市标准维持3亿元不变。近期引发争议的“一元退”政策,会否作出调整呢?《投资快报》记者将持续保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