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是近年来医疗领域的热议话题。面对越来越“内卷”的国内市场,不少医疗器械企业早早瞄上海外市场。上市公司财报显示,2023年,联影医疗的境外营收为16.78亿元,同比增长54.72%;迈瑞医疗的境外营收达到135.5亿元,同比增长15.83%,占总营收近40%。
但出海并非易事,当前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国际化程度普遍不高,海外渠道建设不完备,医生教育、与国际巨头的竞争都是出海企业需要面临的难题。
出海路径需因地适宜
医械数据云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额总计535.5亿美元。天风证券研报数据则显示,2018年至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出口整体呈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2%。
在A股市场上,多家上市器械公司的境外收入占比都不低。以2023年为例,英科医疗、蓝帆医疗的海外收入占比分别为86.74%、86.01%。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境外收入占比分别为38.79%、14.54%,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15.83%、53.97%。
而在出海路径上,上述两类企业各不相同。兴业证券研报指出,在全球产业链转移和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背景下,医疗器械的出海路径大致分为“制造”出海与“智造出海”。
浙商证券研报指出器械出海的四个模式。第一是高举高打式出海,主要依托核心技术优势,竞争格局好、技术壁垒高的产品方向,如医学影像大设备、基因测序仪等,处于出海初期,与海外的技术可比性、差异化优势十分重要;第二是稳步迭代式出海,依托产品力、性价比、渠道等优势进行产品的铺设,渠道相对完善的公司随着产品力的提升,有望持续向中高端切换,从而形成较高的海外收入增速;第三是上游供货式出海,上游元器件生产商为海外龙头供货;第四是渠道受益式出海,一般为国内医疗器械细分方向龙头或者领军企业,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海外需求拉动渠道持续打开。
而不同的出海路径,企业的竞争要素和难点也不同。兴业证券研报认为,低值耗材技术壁垒较低,制造业属性重,成本、产能、订单是核心要素;高值耗材与医疗设备则是国产企业正在突破的领域,打破审批壁垒,建立自主专利,并在技术和产品上比肩进口,在终端取得医生认可,则是高值耗材和医疗设备做出差异化的重要方向。
英科医疗介绍,低值耗材相对于中、高附加值器械来说市场需求更广,在打通海外市场准入及营销通道的情况下,出海情况相对较好。
以一次性医用手套为例,英科医疗指出,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在于国内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智能化升级带来的成本优势及规模效应,使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更具吸引力,有望进一步提升全球市占率,并承接更多其他国家转移的市场需求。
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研究员刘泽凡表示,对于不同的企业,出海路径更多是依据企业、产品自身情况来制定合适的出海方式。刘泽凡进一步解释到,对于低值耗材而言,多数市场讲求性价比。而对于高端医疗设备来说,发达国家和成熟市场则更加看重是否具备更高的临床获益。
在高端设备出海领域,联影医疗就采用高举高打方式。联影医疗认为,想去高端市场竞争,一定要具备很强的创新能力。联影医疗谈到,我们推出了一系列创新型产品,包括世界首款两米PET/CT,智能化CT等,这些产品极大的增强了我们的竞争力,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出海到欧美市场。
出海并非易事
不过,对于国内器械企业而言,目前国际化程度并不高,出海并非易事。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表示,医疗器械对品牌信赖度很高,要在国外知名品牌占据的地方打开市场是最难的,不是价格低就能抢占市场。加上国内企业国际化程度不高、海外销售渠道不足,所以器械出海难度不小。
港股上市的微创医疗,2023年旗下产品在全球5个地区获证,即意味着可在全球销售,然而业绩层面没有明显增长,出海并未改变其亏损局面。南微医学的“Sureclip止血夹“被指专利侵权,2022年起连续5年要向波士顿科学支付240万美元专利许可费;采纳股份子公司采纳医疗被FDA发出进口警告,被认为不符合器械质量体系要求,以防止塑料注射器产品进入美国……
就在6月底,两名国内器械公司高管远赴菲律宾拓展业务却被绑架撕票,震动行业内外。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也让外界更为触动,在出海过程中,国内企业面临重重困难。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律师余冰指出,医疗器械产业作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在某些核心技术领域仍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差距。从医疗器械的专利情况看,中国申请国际专利较少,开拓国际市场能力不足。在销售模式上,国内企业也与欧美存在差异,国内企业要在海外建立直销渠道,不仅需要深入了解当地的市场环境,还需要投入大量资源组建专业团队,这无疑增加了市场拓展的复杂性和成本。此外,各国产品注册准入及法律合规的不同,也是国内企业需要考虑的因素。
英科医疗指出,在出海过程中,复杂的国际形势、贸易关系以及国际团队建设都是企业需要面临的困难。2020年至2023年,英科医疗境外收入分别为105.57亿元、137.64亿元、54.79亿元、60.01亿元,分别占比76.3%、84.76%、82.84%、86.74%。
英科医疗认为,针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贸易关系,企业需要通过加强核心技术发展、精准把握消费趋势,以及积极布局全球产线等不断加码企业护城河。同时,也应该建立合适的跨国团队,以辅助业务的开展。
联影医疗则认为,出海难点首先在于市场对设备的性能指标要求比较高。其次,对于新进品牌来说,客户对售后服务的响应速度和质量要求更高,公司要做到足够好才能获得客户认可。
联影医疗强调,在整个出海过程中,要靠创新、靠产品质量,而不是靠低端价格竞争。这既是联影医疗过去实践的思路,也是公司出海的策略方向。2022年8月,联影医疗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创全身临床超高场磁共振uMR Jupiter 5T正式获得NMPA注册证,在成像精度和成像速度方面达到全球顶级水准,目前已获准在北美和亚太等全球各地区销售。
数据显示,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9090亿元,而全球市场规模是中国的4倍。出海,即意味着追求增长,也意味着国内企业要在一个百亿美金级的全新市场里掘金。
出海虽难,“但这是(国内企业)必须也必然要走的路,是成为全球型企业的必经之路”,王骥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