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聪明投资者

  上周我们盘点了上半年的基金表现。

  在今年这样“有心无力”的市场,聪投TOP30的基金经理还有三位,旗下产品不声不响创了净值新高。

  正是今年入榜的大成刘旭、景顺长城鲍无可、中泰资管姜诚。

  三位长期业绩不错,尤其在近三年不确定的市场中体现出较强的抗跌性,且近三年、近一年均保持了正收益。

  但分开来看,刘旭、鲍无可、姜诚各自管理产品也会有所差异。

  鲍无可管理的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截至2024年6月30日,近三年收益42.07%,在三人的代表产品中,业绩表现最好,且旗下所有产品净值均在2024年创历史新高。

三位在“垃圾时间”跑出了持续正收益的基金经理:大成刘旭、景顺长城鲍无可、中泰资管姜诚  第1张

  姜诚在管产品中,仅与田瑀共管的中泰兴诚的净值没有回到2023年4月初最高值,其他产品均在5月17日创下历史新高。

  刘旭所管理的8只基金中,有5只基金的净值在5月中旬前创出新高。在7月3日,刘旭卸任大成睿裕六个月持有A,后由朱倩独立管理。

  我们来详细分析~

三位在“垃圾时间”跑出了持续正收益的基金经理:大成刘旭、景顺长城鲍无可、中泰资管姜诚  第2张

  大成刘旭

  刘旭目前在管基金7只,总规模148.98亿,其代表产品大成高新技术产业,截至2024年7月5日,今年以来收益16.1%,较上半年收官,业绩近期有一些回调。

三位在“垃圾时间”跑出了持续正收益的基金经理:大成刘旭、景顺长城鲍无可、中泰资管姜诚  第3张

  在管产品中,除大成睿鑫、大成优势企业以外,其他产品净值均在5月13日创下历史新高。

  翻看2022年一季度以来,刘旭所有产品的重仓持股,旗下所有产品的投资标的比较一致,投资风格也没有漂移,但在地区配置、股票仓位上略有差异。

  大成睿鑫是刘旭管理规模最小的基金,规模仅3.36亿,该基金成立于2020年8月11日,当日上证指数报收3340.29点。

  成立在市场高点的基金,业绩的确会略有逊色。

  大成睿鑫仓位在85%左右,相对于刘旭其他产品不到8成仓位,是股票持仓最高的。

  尤其是2022年成立的大成匠心卓越三年持有和2023年成立的大成慧心优选一年,持有的股票仓位仅有60%多。

  所以,相较于刘旭管理的其他基金,大成睿鑫波动更大。

  值得注意的是,大成睿鑫可以投资港股,但从地区配置来看,几乎没有投资港股

  而另一只净值没有创历史新高的大成优势企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71.03%的股票仓位中,有12.21%的港股配置,相较于2023年底,港股配置有所下降。

  该基金的港股仓位是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提升的,在2022年以前几乎为零。

三位在“垃圾时间”跑出了持续正收益的基金经理:大成刘旭、景顺长城鲍无可、中泰资管姜诚  第4张

  此外,刘旭旗下产品,今年以来回撤控制较好,最大回撤不超过6%。

  其中,大成优势企业与大成高新技术产业的最大回撤出现在一月初的市场大跌中,但很快修复。其他基金的最大回撤主要出现在五月以来的市场持续下行中。

  以五只产品中规模最大的大成核心价值甄选为例。

  基于刘旭低换手且持股周期较长的特点,可以简单看一下一季度重仓股在二季度的表现,其中格力、美的、凌霄泵业均在5月以来有较大调整。

  占基金净值比6.34%的贵州茅台更是在过去一个月,持续下跌。

  翻看前三年刘旭所管产品的回撤控制,2021年、2023年表现较好,最大回撤不超过15%。

  但在2022年10月,刘旭旗下多只产品回撤超过22%,据刘旭回忆:“2022年的最大回撤是我职业生涯里比较不能接受的,虽然相对排名还ok,但我也不太能接受回撤这么多。”

  据他自己的分析,最重要的原因是2022年年底,有些股票出现了明显的高估,自己对企业定价是不够深刻,没有及时地卖出。

  这段经历对于刘旭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对于如何从财务指标对企业定价的理解更深入,更接近知道什么叫高估,什么叫低估。”

  在2022年底回撤超22%的四只基金,迄今均已修复最大回撤。

  其实,此前刘旭就展现过较强的净值修复能力。

  2015年7月29日,大成高新技术产业增聘刘旭,此时的上证指数正处在从5100点向下的急速下跌中,当日上证指数接近3800点。

  接棒大成高新技术产业后的8月,上证指数在一周内跌至3000点以下,刘旭仅用57天,修复了超45%的最大回撤。

  并且在2016年沪深300跌了11.28%的情况下,大成高新技术产业基金逆市取得了0.83%的正收益。

  刘旭表示自己的回撤控制,核心在于选择足够优秀且估值很低的公司,这样的企业发生大幅回撤概率并不高。

  即使一些股票出现较大回撤,若给标的仍能满足他的选股标准,且整体投资逻辑未变,他依然会坚定持有。

  刘旭在今年上半年,除了一季报,没有更多的观点。

  报告中,刘旭并没有解读自己的操作,也没有对行业的看法,而是大道至简地表示:

  “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开始把股东回报作为企业的重要经营决策、成为企业管理者之间讨论的焦点;企业家群体在股东回报行为上的逐步改变,将为整个资本市场的生态带来深远影响。”

  有意思的是,在上半年多位基金经理离职的行业背景下,在同事徐彦5月中旬的一场直播中,刘旭被问及“是否会因为限薪离职”?

  刘旭本尊留言:离职是什么?我司不是只有下岗,没有离职吗?

三位在“垃圾时间”跑出了持续正收益的基金经理:大成刘旭、景顺长城鲍无可、中泰资管姜诚  第5张

  景顺长城鲍无可

  鲍无可目前在管基金8只,总规模211.83亿,其代表产品景顺长城能源基建,截至7月5日,今年以来收益14.26%,较上半年收官,业绩稳步增长中。

三位在“垃圾时间”跑出了持续正收益的基金经理:大成刘旭、景顺长城鲍无可、中泰资管姜诚  第6张

  景顺长城国企价值是鲍无可旗下的收益最高的基金。

  一季度受益于重配上游资源品、港股海油,截至7月5日,今年以来收益22.27%。

  整体来看,鲍无可企业旗下有港股仓位的基金业绩要好于仅配置A股的基金。

  从仓位来看,截至一季度末,景顺长城沪港深精选降低了A股仓位,将贡献颇丰的资源股做了部分止盈,且增加了港股仓位。

  鲍无可大部分产品的股票仓位基本维持在80%左右,景顺长城价值发现的股票与现金配置几乎属于五五开。

  其实鲍无可的股票仓位之前一直维持在中低水平,从2022年三季度开始,才开始有所提升。

  以景顺长城能源基建为例,股票仓位在近两年时间里,从60%渐增至80%。

  从重仓股来看,鲍无可的投资风格依然维持原状,均配置于高壁垒、低估值且分红较高的标的。

  看似鲍无可的业绩是踩中了市场主流,但其实翻看他过往的持仓,中国移动、山煤国际等分红大户早已是他的“老熟人”。

  不过近三年业绩表现突出的鲍无可,在三年前市场普涨的大行情中,鲍无可因没有抱团核心资产,以至于无人问津。

  可贵的是,鲍无可坚守了自己的风格。

  而在当下价值投资风格占优的时候,他也有清醒的认知。

  “价值投资理念不是年年都有效,就算我能力再强,2019、2020年的收益率也不会特别高,但长期绝对有效。”

  不过,这也反映出了鲍无可最大的“缺点”——进攻性较差。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天生厌恶亏钱,从做投资第一天起就把不亏损放在首位。”

三位在“垃圾时间”跑出了持续正收益的基金经理:大成刘旭、景顺长城鲍无可、中泰资管姜诚  第4张

  鲍无可今年以来的最大回撤主要集中在一月市场的单边杀跌中。

  在上证指数大跌17.89%的情况下,他所有产品的最大回撤不超过6%,且在13天内修复了最大回撤。

  再翻看前三年鲍无可在管产品的最大回撤,均未超过15%。

  鲍无可应对回撤的方式首先是分散持仓。

  他重仓的第一大行业制造业,占基金净值比31.92%,其所有产品的重仓股集中度维持在55%左右。

  其次,鲍无可对于规模有着清晰的界定,他认为200多亿比较合适自己的策略容量规模。

  因此,在今年规模突破200亿之后,鲍无可多次开启限购,目前在管8只基金中有7只暂停大额申购、1只暂停申购。

  再来回顾一下鲍无可在一季报中,对于市场、资源板块,以及规模的看法,可以期待一下在本月即将披露的二季报中,鲍无可的观点会有哪些变化。

  1、尽管投资领域面临挑战,国内经济的其他方面却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趋势。

  这表明,尽管转型期间难免会遇到波折,我国经济的整体韧性仍然不容小觑,同时,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也在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目前,能源相关的资源板块在我们的投资组合中占据较大比重,我们对这一领域持续看好。

  虽然中国经济当前面临一定压力,但全球其他地区的经济表现稳定,对资源品特别是能源的需求持续增长。

  在供给端,由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能源类资源品的产量增速较低。

  即便在产品价格高企的背景下,原油等行业的资本投入依然处于低位。

  鉴于这种供需格局,我们预计资源品的供需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因此,市场可能显著提升对这些产品的远期价格预期。

  3、我个人不希望整体管理规模过大。

三位在“垃圾时间”跑出了持续正收益的基金经理:大成刘旭、景顺长城鲍无可、中泰资管姜诚  第8张

  中泰资管姜诚

  姜诚目前在管基金7只,总规模126.28亿。

  从其管理规模最大、管理时间最长的中泰星元价值优选来看,截至2024年7月5日,近五年收益117.41%,年化收益17.23%。

  自2018年成立以来,连续四年,年年正收益(2019-2022),2023年业绩收益-7.18%,今年以来收益超8%。

三位在“垃圾时间”跑出了持续正收益的基金经理:大成刘旭、景顺长城鲍无可、中泰资管姜诚  第9张

  而2022年3月24日成立的中泰红利优选、中泰红利价值,今年表现强劲。截至7月5日,今年以来收益均在18%以上。

  两只基金在港股的配置都在20%以上。

  港股在今年4月至今与A股走势形成反差,应该为组合贡献了一定收益。

  虽然两只产品带有“红利”二字,但从重仓股来看,并没有这两年“经典抱团”的中移动、中海油等公用事业个股,行业配置仍在金融、制造业和建筑业。

  姜诚重仓农行、工行、建行、招行等,还有海螺水泥、中国建筑等建筑装饰,都是他过往的“老朋友”。

  但整体而言,姜诚曾详细阐释过,自己的风格并不是红利低波。

  对于分红本身的理解和投资原则,可点击阅读1年前的这篇文章:《价值投资不必然等于红利低波!姜诚最新交流:用10年维度看,红利指数大概率还是能有正的超额收益》

  与刘旭和鲍无可不同,姜诚管理的产品股票仓位较高,几乎保持在90%以上。

  以中泰星元价值优选为例,股票仓位从2021年底的不到80%,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提升至93.36%。

  相较前两位,其持股集中度也比较高,前十大重仓基本维持在70%以上,这也是他回撤较大于刘旭和鲍无可的原因之一。

  姜诚今年以来的最大回撤均出现在5月中至今的市场回调中,但最大回撤没有超过10%。

三位在“垃圾时间”跑出了持续正收益的基金经理:大成刘旭、景顺长城鲍无可、中泰资管姜诚  第10张

  姜诚在采访中将自己对回撤的控制归结于对估值很苛刻,其次,在姜诚看来:

  “我们把回撤当作一个结果,而不是目标,因为如果把控制回撤当作目标,那么回撤能不能控制好,不一定。

  但一旦试图去控制回撤,长期收益是一定会牺牲掉的,这是我所不愿的。”

  对于姜诚而言,当市场整体估值较低,且处在由低估滑向更低估的过程中时,要敢于接“下落的刀子”。

  在今年2月初的路演中,姜诚提到自己一直在坚持定投自己的基金,准时到被公司同事笑称为“发薪报时器”——“只要看到姜老板买基金,就是发工资了(笑)”。

  据披露的2023年报所示,姜诚在中泰玉衡价值优选、中泰兴为价值精选、中泰星元价值优选的持有份额均超过100万份,中泰兴诚价值的持有份额在50万至100万份之间。

  必须得说,在行业中,姜诚是在跟持有人沟通上最友好、最有同理心的基金经理,尤其是市场很差的时候,仍会出来倾身交流。非常难得!

  我们依据姜诚近期多次交流,整理了以下有关市场、分红、互联网、地产等问题的主要观点:

  1、沪深300在过去虽然波动较大,但是赚钱的,我自己对A股市场的长期未来和长期潜在回报率持乐观态度,站在当下展望未来,我觉得可以更乐观一些,因为现在的起点很低。

  2、短期的高股息不重要,长期的高股息才重要。

  其本质的出发点在于,评估股票的长期分红能力,而非短期的高分红收益率。由低估值、高分红率股票构成的红利指数,长期看不太可能跑输市场。

  3、分红是价值创造过程的一个手段,但并不是分红的这一个动作本身带来了价值的瞬间变化;分红这个动作本身不会在这个时点带来价值的显著变化,对组合也是一样,因为价值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上涨的。

  4、互联网的龙头企业在粘性方面是有极强优势的,但硬币的另一面就是流量的增长空间已经不大了。

  流量是所有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人数乘以他们看着屏幕的总时长,渗透率不能说见顶,但是可能空间也不是那么大了。

  在这样的一个局面下,过去的高估值经过了一定程度的消化之后,当前的估值的状态是不是一眼就便宜?我觉得我没那么容易得出结论。

  5、地产行业也许会越来越像制造业。能不能制造出有差异化的产品,或者做同样的产品、能不能成本更低。在分析制造业时适用的竞争优势分析思路,在地产行业也适用。

三位在“垃圾时间”跑出了持续正收益的基金经理:大成刘旭、景顺长城鲍无可、中泰资管姜诚  第11张

  写在最后

  不管宏观层面充斥怎样的信息和情绪,但微观处积极有所为。

  这是盘点三位基金经理的过程中,特别有感触的地方。

  当大家在交流“收缩型思维”去规划自己的生活用度时,可能,更有价值的是把这种思维用在投资上,更审慎地去对待自己投出去的每一笔钱,买基金前更审慎地去“听其言,观其行”。

  而且,把这种过程拉长去观察。

  慢慢地建立对于基金经理投资理念、擅长点、风格和个性的,进一步、更进一步的了解,这才是信任的起点。

  当然,市场中没有某一种策略可以永远有效,这三位基金经理在不适合自己投资风格的市场中,也有过不那么好看的表现。

  了解的过程也是建立预期的基础。合理预期,是保持相对良好的持基体验的源头。